0%

什么是认知偏差

为了避免在设计中出现认知偏差,搜集了认知偏差的类型及消除方法。

1. 什么是认知偏差

人们在知觉自身、他人或外部环境时,常因自身或情境原因使知觉结果出现失真的现象。

2. 类型

框架效应

框架是做出选择的语境和情景。当人们根据选择的框架做出决定时,易出现框架偏差。

消除偏差

  • 将提问方式改为“中性”
  • 尝试不同的框架描述决策
  • 提供更多信息避免歧义
  • 不要着急下结论

权威主义服从

大型的用户群体倾向于取悦那些有职业权威或行业权威的人,不惜保留自己的意见去迎合他们的喜好。下级
无条件服从权威的领导,甚至盲目接受领导者的意志。

消除偏差

  • 扮演促进者角色,让参与者不畏惧、不吝啬发炎减弱权威主义

知识的诅咒

指专家常以术语交谈,但是丧失与非专业人士沟通的能力。当个体在不知不觉中假设他人拥有与自己相同的
背景信息和专业知识时,这种偏差经常发生。

消除偏差

  • 从不同角度讨论设计方案
  • 站在初学者角度思考,向新用户展示线框图和原型
  • 利用团队新成员的见解,积极地从产品上线时初次使用者那里获得反馈

虚假同感偏差

当我们假设他人与自己持有相同的信念、价值观、偏好时,就会产生虚假同感偏差。我们自己的信念很容易
理解,因此我们倾向于将其扩展到他人。

消除偏差

  • 列出所有研究不足的或没有进行研究的发现或假设
  • 向某人完整、详细地阐述你的研究,不要遗漏任何细节

可得性启发

可用性启发偏差是指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更加重视他们最初或最容易回忆的信息。最近出现或谈论很多的事,
会让人们高估其发生的可能性。
在设计场景中,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我们对最近听到的用户反馈问题变得更加敏感,并将这些问题的优先级
置于其他紧迫需求之上。当有多个利益相关者提出问题时,这个问题会变得更严重。

宜家效应

由我们自己组装的家具会被认定拥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因为我们投入了自己精力甚至热爱。

消除偏差

  • 在每个阶段质疑自己的观点
  • 和不同群体接触,中立、平等地衡量各方观念
  • 主动引导你的注意力

文化偏见

根据自身文化固有规范解释和判断现象的偏见。

消除偏差

  • 主动学习深入了解文化差异:语言管理、符号、颜色、逻辑等

可用性偏见

可用性偏见是一种心理捷径,依赖于在评估特定主题,概念,方法或决策时出现在某个人心中的直接示例。

UX设计师在做过很多界面的设计之后,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数据库,比如导航的位置、按钮的设计等等。这
些都是我们从记忆中可以立即获得并且迅速引用的模式,也是就我们的设计偏好和设计习惯。当我们很轻易
的就可以调用某一种设计模式的时候,通常会忽略这种设计模式并不总是适用于每个主题,往往会没有动力
去拓宽思路,分析竞品,寻找更合适的解决方式。

消除偏差

  • 在每一个阶段你都应该质疑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展开讨论
  • 和不同的群体接触,听听他们的意见。更重要的是中立与平等地衡量各方观念
  • 主动引导你的注意力,而不是被现有的信念所引导

第一印象偏见

难以摆脱第一印象、第一张图像和第一个信息。

消除偏差

  • 保证用户第一次使用时的用户体验,减少用户流失率

霍桑效应

在用户测试阶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测试过程中,由于测试者意识到他们参与测试的事实,所以不能自然
地去使用产品。

消除偏差

  • 告知参与者在测试中没有正确或者错误的操作,让参与者放松、并与我们建立更友好的关系

默许偏见

人们常常会提供他们认为你想听到的答案。

消除偏差

  • 在用户测试阶段,对于UX设计者来说,给测试者提供太多指导或者给他意见是不可取的,很多测试用户
    依赖于UX设计师的引导并且顺从他们的观点,从而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文章摘自:设计师如何消除认知偏差?我总结了这13个方法!